搜索

宁波这座古村曾遍植杏树,至今仍保留大量明清古建筑……

视频制作 记者 张培坚

从宁波驱车出发,往南走象山港大桥,1小时后在象山收费站出来往西行驶约3公里,便到了西沪港南岸的墙头村。

村子处在墙头镇的中心,繁忙的象西公路穿村而过,而进入村子,一堵堵的马头墙便将车水马龙的喧嚣阻隔在外,眼前的明清古建筑仿佛把人拉回了几百年前。

20211231ZPJ_1661.jpg

仁和巷一栋经过修缮的老宅 

墙头村以欧姓和陈姓为主,建村历史可追溯至南宋咸淳年间,距今已有700余年。

据《陈氏家谱》记载,始祖陈梦月充任象山椽史,从鄞县姜山迁象,卜居大雷山之阳,“环堵之下遍植红杏。因其花之盛,故曰杏墙,也称杏花村,见其家之大,故名墙头。”另一个说法是从村子可以看到北边西沪港桅樯林立,亦称樯头。

墙头村曾是象山西部三大集市之一,又为竹木出口地。这里曾分布布店、柴爿行、毛竹行、中药铺等,可谓是西沪港沿岸商业中心。

2019年,墙头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入选第六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名单。 

20211231ZPJ_1853.jpg

杏花东路沿街有不少老房子

走进东西走向的杏花东路,沿街的老宅仍隐约显露出旧时商铺的影子。这里既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泥房屋,亦有修葺过的明清时期的老宅,路面整洁而平整,阳光将斑驳的老墙门刻画出层层线条,除了偶尔一闪而过的骑行者,整条老街静谧无人,让人仿佛踏进了一条时光隧道。

20211231ZPJ_1854.jpg

位于杏花东路上的蒋氏宗祠

建于清代的蒋家祠堂是这条老街上的气派所在,其由门楼、戏台、穿堂、正殿以及厢楼组成,朱红色的廊柱尤其亮眼,给老街增添了几分活力。

在墙头村,像蒋家祠堂这么气派的祠堂有好几处。

观海南路上的欧式宗祠极富代表性,其建于清末,几年前经过修缮,如今承担着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祠堂里的戏台雕刻精美,围绕藻井的是朱金漆木雕,尽情展示出中国传统技艺的绝学。

欧氏学子欧仁衡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高中进士,家族创办时敏学堂以示庆贺,后迁建于欧氏祠堂对面,并更名为果育小学,于1937年更名为立三中学。如今,立三中学旧址已成为墙头学校的一部分,为教书育人继续作出贡献。

20211231ZPJ_1864.jpg

欧氏宗祠戏台有着华丽的藻井

20211231ZPJ_1869.jpg

立三中学旧址已成为墙头学校的一部分

红杏路、白墙巷、仁和巷、明堂巷……漫步村里每一条老街,不经意的一抬头,便会和百年老宅来一场对话。那高耸的马头墙、雕刻精美的门楼都在显露出当初屋主人身份的显赫。孔家明堂则是孔昭黎举人故居,正屋明间仍保留着当年的榜文,纸面早已褪去颜色,残存的字迹也多难以分辨,经历时间洗礼仍能保留至今,是用来激励后人最好的物证吧。

20211231ZPJ_1620.jpg

孔家明堂是孔昭黎举人故居

立三路上的孔家穿堂宅院经过修缮后仍有人居住,让老屋在焕发新生的同时,也能保持住屋子的灵魂。

这座由前后两个三合院组成的宅院建筑规模较大,其建于清晚期。前围墙正中是石库门结构的仪门,上面分别有和合二仙、三阳开泰、蝠庆有余、凤凰、仙鹤等浮雕,雕工十分精美。早晨的阳光穿过天井打在石板铺设的地面上,显现出久经岁月的沟壑。通过明间穿堂进入后院,越发让人感觉到安静。一只黄狗蹲在阳光下享受冬日的温暖,一位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洗着衣物,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

20211231ZPJ_1495.jpg

立三路上的孔家穿堂宅院

20211231ZPJ_1515.jpg

孔家穿堂宅院里洗衣服的老人

古村自然少不了人间烟火气。弄堂石屋边的竹席上,居民把鱼干摆放得整整齐齐,阳光之下慢慢散发着海的味道。沁人心脾的蜡梅花香也在弄堂里浮动,对面的院墙里,一树蜡梅花如同一个个小金钟,在冬日中独领风骚。

20211231ZPJ_1606.jpg

居民在石墙下晒鱼干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张培坚 编辑 庞锦燕
一审 俞素梅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吕荣 终审 刘雄飞

宁波晚报
2022-01-11 14:09:13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