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每年1次—2次献血!他坚持了24年!

“从2000年上大学时第一次献血开始,每年我都会献血1次—2次,已经成了习惯了。”在宁波市审计局工作的宋兆利说,献血是自己内心深处想做的事,也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习惯。宁波市中心血站的数据记录显示,宋兆利仅在宁波的献血总量也已经超过了1万毫升!

大一时第一次“捋袖子”

一坚持就是24年

2000年,宋兆利在广西南宁上大学。一次周末,他到南宁市区的朝阳广场玩,看到广场旁边的献血屋前排着长队。

“当时对献血其实并不了解,觉得自己身体挺好,献血也可以帮助别人,就去试试。”宋兆利回忆,第一次献血挺顺利。事后,也没有觉得身体因此有任何不适。于是,大学期间,每年都会参加献血。

2003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宁波工作,宋兆利也把每年1次—2次无偿献血的习惯带到了宁波这个第二故乡。他说,2013年到宁波市审计局工作后,单位也多次组织无偿献血活动,他也会和同事结伴献血。

高塘献血屋,江北献血屋,亚细亚,宁波市中心血站,柳汀街献血屋……根据宁波市中心血站的记录,宋兆利这些年在宁波的献血“轨迹”可以说是遍布宁波城区。

他笑着说:“我献血,也不会挑特殊的日子,或者是特定的献血屋。一般就是想着离上次献血差不多有半年了,就去献血,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些年,有很多次在外地出差等,想着差不多到该献血的时间了,就在当地就近献血。”

宋兆利说,人到中年,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一直挺好。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单程用时50分钟;每年1次—2次献血,各项指标都合格……因此,有时候身边的朋友对献血有顾虑时,他也会以自己的献血经历来“现身说法”,让大家感受到献血对身体并没有害处,消除大家的担心。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背后

离不开妻女长期来的理解支持

宋兆利告诉记者:“最早参加无偿献血,主要是懵懵懂懂地想做好事。后来,和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工作的妻子结婚后,做为医务工作者的家属,更是深深懂得了献血的意义。想着从自己身上流出的血液可以帮到有需要的人,甚至能救人一命,觉得这样的付出很有价值。”因为献血,夫妻俩也有了独特的约会方式。一起去逛街时,宋兆利看到献血车,有时就会先“请假”去献血,让妻子先去逛街。等他献好血,再去找妻子。

2020年12月,宋兆利荣获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他说,金奖背后是妻子、女儿长期来对自己无偿献血的支持。他语带幸福地说:“妻子在医院工作,非常支持我坚持无偿献血。每次献血后,她也会体贴地提醒我多喝点牛奶,少做家务,多休息。”女儿小时候经常担心“爸爸,你献血后会不会难受呀?”“爸爸,献血痛吗?”现在,读初二的女儿也已经放下顾虑和担忧,为父亲坚持无偿献血的行为自豪,也非常支持。

记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宁波市妇联、宁波市文明办、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发起的寻找抗疫“最美家庭”活动中,宋兆利一家被推选为宁波市抗疫“最美家庭”。宋兆利还荣获了市直机关2020年度“身边的感动”“最美党员干部”。

宁波晚报
2024-04-17 17:37:54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