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担科技先锋|傅博:以AI之眼炼就“火眼金睛”,筑起工业“安全长城”
甬派君有话说
这个五一”劳动节,让我们推开实验室的门,走进宁波创新的“星河”——他们是一群与时间赛跑的“追光者”:在高精度贴片机上雕刻微米级精度,在抗癌战场上开创“基因革命”,用新材料编织绿色未来……八位来自高校、企业与研究院的科技先锋,将首次以“个人专访”的形式,向大家讲述那些不被聚光灯照亮的时刻。
视频制作:实习生 陆锦骏
人物名片:
傅博,宁波欧熠乐科技有限公司CEO
在宁波海曙甬水桥科创中心,有一家成立仅两年却已搅动行业风云的初创企业——宁波欧熠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熠乐)。2023年,归国博士傅博带着“新一代光学气体成像相机(OGI)+AI融合实时量化监测”的先进技术,将实验室的构想转化为工业安全的“火眼金睛”。
该公司2024年入选浙江省经信厅未来产业先导区示范,产品从国内大型石油化工园区飞向中东欧油田。而这一切的起点,源于一位科学家对“技术普惠”的执着信仰。
AI与OGI的融合之路
傅博的科研之路始于对未知的探索。2006年,他远赴国外求学,在机械航天工程领域深耕十年,获得机械航天工程博士学位,并在顶尖科研机构主攻AI机器学习。这段经历为他奠定了跨学科的视野。2016年,深度学习技术的爆发让他敏锐意识到:“图像识别的潜力远未被挖掘,尤其是在工业场景中。”
一次偶然的契机,他接触到光学气体成像(OGI)技术。当时,传统的气体检测技术普遍存在误报率高、量化精度低的问题,而石油、化工等行业对气体泄漏监测的刚需却日益迫切。“传感器能采集数据,但如何精准分析?AI算法或许能打开这扇门。”傅博回忆道。2018年,他带领团队将AI与OGI技术融合,实现了全球首个光学气体实时量化监测系统。但他并未止步:“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技术普惠行业。”
2020年,傅博团队推出首代OGI+AI产品,获世界顶尖学府测评认可。然而,他心中始终有一份牵挂:“中国能源市场规模庞大,但技术空白亟待填补。”
于是,2023年,他毅然回国创办宁波欧熠乐科技有限公司,带着“非制冷传感器+AI算法”的创新方案,将硬件成本从数百万元降至十几万元,成功打破行业壁垒。
从实验室到千亿市场的突围
科研的道路从无坦途。傅博坦言,技术落地的每一步都充满“未知的泥泞”。首台原型机的诞生尤为艰难:“最初的算法设计、代码编写、硬件调试……全由我一人完成。”他回忆道,每日十几个小时在实验室攻坚成为家常便饭,但脑海中的想法要落地却步履维艰。
“起初有想要做一类这样传感器和算力的想法,但如何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落地这样一套系统,一切都需要试验”傅博坦言,初期软件运行时频发底层故障,最终能看到气体效果并实现量化功能,归功于无数次的试错与技术迭代。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无数次“归零”的勇气。传统OGI依赖高灵敏度的制冷型传感器,但傅博选择了一条“非主流”路径:以AI算法补偿硬件性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监测。这一创新起初备受质疑,直到一次国际权威测评中,傅博团队的系统以“最低误报率”和唯一量化能力征服评委,跻身国际头部阵营。
自欧熠乐落地海曙以来,宁波市、区科技局搭建起“政策+人才+场景”多元平台,为企业最大限度赋能。据悉,由欧熠乐自主研发的甲烷泄漏AI+OGI量化检测系统,已实现“两秒图像反应+实时报警”的行业极限速度。该技术正作为我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申报项目,有望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工业安全监测领域的“国之重器”。
筑起“安全长城”:从技术标准到碳交易新生态
站在技术的高地,傅博的视野投向更远处。“未来三到五年,我们要推动AI+OGI技术从‘创新产品’发展为‘行业标准’。”他计划牵头制定区标、行标直至国标,让气体监测走向规范化。技术层面,基于广泛的应用场景,欧熠乐的产品已实现包括固定式、云台式、手持式、无人机式、云台增强式、机器狗导航式、慧视算法盒等多种产品形态。目前,团队正着力研发人形机器人搭载系统,目标实现“空—地—海”全场景巡检。同时,建立国内领先的气体释放测试实验室,进一步优化算法精度,将技术视野拓展至农牧业、垃圾处理等新领域。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技术赋能可持续未来”。傅博强调:“实时量化监测是碳交易的数据基石。”而宁波欧熠乐的技术正为这一目标提供抓手——通过精准测量泄漏量,企业可参与碳交易,将环保投入转化为经济效益。
“AI不仅是工具,更是守护工业安全的眼睛。”傅博站在公司的落地窗前,身后是忙碌的研发团队和闪烁的监测屏幕。这片他亲手开辟的“蓝海”,正掀起一场静默而深刻的行业革命——用科技之光,照亮安全生产与绿色发展的未来。
编辑:张波 审核:程旭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