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斩获B+轮融资!宁波新材料企业迎来“氘”锋时刻

甬派君有话说

创新,是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引擎芯;资本,是产业脉动最敏锐的感知器。在人工智能重塑千行百业的浪潮下,两股力量在东海之滨的宁波交汇,催生出一幕幕充满张力的图景。

宁波晚报经济中心推出“甬有‘资’味”系列报道。我们将推开一扇扇获得资本青睐的企业大门,感受科技创新的脉动,触摸新质生产力的温度。

视频:金忻尔

眼下,市面上热卖的新款智能手机,普遍采用色彩绚丽的OLED显示屏。这份绚彩的背后,隐藏着一位“幕后功臣”——氘(dāo)代材料。它能大幅提升OLED屏幕的发光效率,将使用寿命最高提升2-3倍。

坐落在鄞州区潘火街道的宁波萃英化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萃英化学”),正是国内氘代化合物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京东方、三星、苹果等消费电子企业“供粮”。近期,公司获得由求是资本领投的B+轮融资,目前估值达6.25亿元。

这起融资事件,不仅为公司的技术研发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宁波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添上精彩一笔。

萃英化学。记者 严瑾/摄

扎根宁波,绽放“

萃英化学的创始人及总经理吴涛,是一位出生于安徽马鞍山的“85后”。2007年,他从兰州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化工企业工作。他敏锐地察觉到,国内氘代化合物高度依赖进口,便萌生创业破局的念头。

氘(D)是氢(H)的一种同位素,其化学键更稳定,堪称提升材料和药物性能的‘神奇钥匙’。”吴涛介绍到,氘代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实验室里,氘代溶剂是核磁共振检测的基础材料,如同检测设备的“眼睛”;在智能手机上,氘代新材料是OLED屏幕的“长寿密码”;在生物医药行业,氘代药物能以更低的剂量,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降低患者服药的频率。

怀揣梦想,吴涛在密切关注市场的同时,重返母校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积极寻找技术突破口。机缘巧合下,他结识兰州大学校友、同样深耕氘化学领域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高章华,两人一拍即合,开启产学研合作,于2017年携手创立萃英化学。

谈及选择宁波的原因,吴涛坦言,除了妻子和合伙人在此工作外,宁波优越的营商环境更是关键——

2019年萃英化学获得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波赛区三等奖。

“创业初期,我们虽有技术但缺资金。幸运的是,我们得到宁波人才政策的扶持,收获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投资,这笔经费堪比‘雪中送炭’。在潘火街道的支持下,我们的办公场所从最初的250平方米,扩容为9800平方米的独立大楼,能容纳200多名研发人员潜心攻关。”

立足宁波,萃英化学快速成长,成为国内首批研制氘代核磁溶剂的企业之一,并率先实现氘代氯仿、氘代DMSO等产品的规模化量产。而宁波这片福地,还为吴涛打开消费电子市场的大门——

“2020年,宁波一家新材料公司主动寻求合作,希望引入氘原子解决OLED蓝光材料快速衰减的行业难题。我们迅速响应,成功开发出氘代蒽等关键产品,不仅和客户实现双赢,还在全球相关市场声名鹊起,吸引了大批顶尖屏幕制造商的关注。”

吴涛表示,去年,公司的年产值达1.6亿元,其中70%的业务量都来自OLED相关行业。宁波强大的新材料产业链,正是公司挖掘“第一桶金”的基石。

萃英化学的实验室。记者 严瑾/摄

资本加持,“氘”锋所向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凭借硬核的技术实力,萃英化学近年来频频获得资本青睐。而公司则善用融资,不断攻克“卡脖子”难题。

2023年,萃英化学宣布完成亿元B轮融资,由燕创资本和永昌盛联合领投,深圳中小担创投、宁波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多家机构跟投。吴涛告诉记者,公司已将这笔资金投入到以重水为原料,再通过氘交换反应,制备出下游产品的精细化工流程。

萃英化学融资历程。图源:企查查

此次B+轮融资募集的资金,则剑指产业链上游——重水(D₂O)制备。

“重水是获取氘的核心原料,其在天然水中含量极低,仅占0.015%。此前,国内高度依赖重水进口,而近期国际形势变化凸显供应链风险,我们意识到,必须将这一命脉环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吴涛强调,投资方正是看中了这一战略布局的深远意义而果断“重仓”。

在吴涛看来,科创企业与资本对接,其意义远不仅仅是经费支持,更是推动产业链与市场深度融合的“催化剂”。

比如,上海绿河投资有限公司是连续4次“加仓”萃英化学的“老股东”。这家投资机构对新材料、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深入研究,曾投资过江丰电子等宁波企业。他们的加盟,为萃英化学带来宝贵的前沿洞察与行业资源。

再如国内科学服务业龙头企业——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在2021年作为产业投资者入股该公司。这场强强联合,让萃英化学的产品,快速进入泰坦科技覆盖全国科研机构的销售网络,有力推动氘代化合物在生物医药、光电显示等领域的普及。

智能手机和平板的OLED屏幕,是氘代材料重要的应用场景。图源:三星显示官网

展望未来,吴涛表示,公司将继续扎根宁波总部,依托本地在化工、新材料领域丰厚的人才储备,携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宁波这座制造业强市,是我们迈向未来的坚实后盾。”

同时,公司已在兰州布局重水生产中试项目,未来将积极为国内氘代药企、氘代OLED材料企业提供稳定氘源。吴涛坚信,氘代化合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将是继OLED之后的下一个“千亿蓝海”。

除了氘代化合物外,公司还将探索碳13、氧18等其他新型同位素的应用前景,让中国化工新材料在全球舞台绽放耀眼光芒。

编辑:蒋丽丽 审核:乐骁立

宁波晚报
2025-06-14 11:59:43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