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至代表着什么“至”?

当拂面而来的风里夹杂着热烘烘的气息,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如果说立夏节气的到来代表着天文学上夏天的到来,那么,夏至节气的到来又代表着什么“至”?

视频制作:记者 石承承

《恪遵宪度》中说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

每年到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迎来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正午时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太阳高度达到最高,甚至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

民谚说“夏至不过不热”,夏至的到来,意味着盛夏开始。

不仅冬至“数九”,夏至也有“数九”的习俗:“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至节气的天气呈现气温高、雷阵雨“神出鬼没”、空气湿度大三个特点。接下来这段日子的天气,就像是为夏至的到来“量身打造”的。

从市气象台6月20日发布的预报看,6月21日,夏至当天,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午后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气温上扬,最高预计可达35℃左右。

眼下我们仍处于梅雨季。6月22日,随着梅雨带南压,我市将转为阴有阵雨或雷雨的天气;6月23日到25日,我市仍将有阵雨或雷雨。

从目前的预报看,6月22日到25日,受梅雨影响,我市最高气温有回落,预计在30℃左右。考虑到空气湿度大,闷热潮湿的体感反而会有所加重。

6月21日到22日恰逢中考,考生及家长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情和生活起居,尤其要做好通风除湿举措。

不过,夏至的热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从夏至开始,经过三个庚日,我们将迎来号称“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今年我们将于7月20日入伏。由于中伏仅有10天(7月30日到8月8日),而不像往年那样有20天,因此整个伏期持续30天,属于“短三伏”。

民谚还说夏至“宜伏不宜动”,夏至的到来,意味着蛰伏。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过去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民间重要的节日,被称为“夏节”“夏至节”。

在清代以前,文武百官会在此时放假“歇夏”,回家与亲人团聚,以避夏日酷暑;民间也有“歇市”的风俗,商铺暂停营业,人们暂避烈日,享受难得的清闲。

这种顺应天时的休假传统,既缓解了暑热带来的疲惫,也体现了对节气的尊重。

赵孟頫在《夏至》中说:“夏至午之半,一阴巳复生”,夏至的到来,意味着阴气悄然滋长。

俗话说“物极必反”,夏至这一天,白昼被拉到最长,自此往后,北半球各地的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则开始积蓄力量。

阴阳的此消彼长,早已被写进夏至三候里:“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腹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它在炎热的仲夏出现,意味着阳性生物开始逐渐退场。

编辑:曾嘉 审核:范洪

宁波晚报
2025-06-20 16:15:41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