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脑瘫青年硕士毕业了:别说读书太苦,那是我看世界的路

6月20日,宁波大学202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现场,中国史专业硕士、脑瘫青年尹龙坐在台下,身边是从安徽老家专程赶来的父母。尹龙的硕士帽穗被郑重拨过,台下的父母激动地红了眼眶,为儿子热烈鼓掌——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硕士毕业生,他的求学起点,曾被许多人认为“不可能”。

视频制作:记者 张培坚

一纸沉重的“保证书”

1997年,尹龙出生在安徽农村,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这给他的人生道路早早设下了旁人难以想象的障碍。上小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学校都不肯收我。”尹龙回忆童年,语气有些心酸。后来,是尹龙父母近乎“卑微”的坚持,换来了一线机会——他们向学校签下保证书,保证尹龙“和正常孩子无异”,保证他“不会影响其他同学”。这张薄薄的纸,承载着父母沉甸甸的爱与期盼,也成为尹龙求学路上最初的“通行证”。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残疾人,但他们意志坚定,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行?我的智力没有问题,我为什么不能正常求学?”这道自小扎根心头的诘问,成了他劈开荆棘的剑。

求学路上,尤其是初中时期,他遭遇过不少异样的目光和刺耳的嘲笑。“他们说我是个傻子。”面对这些,尹龙没有退缩,更没有自暴自弃。他把所有的不解和委屈,都转化成了深夜书桌前的灯光。

“每一次考试,我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尹龙用近乎苛刻的努力证明自己,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县里最好的高中。回望过去,尹龙显得很平和:“我并不恨他们,因为他们当时也只是孩子,无法理解我的痛苦。”那些曾让他难堪的声音,反而成了他“前进路上的动力”,“他们越嘲笑我,我就越努力。”

或许是因为太想证明自己,尹龙高考失利了。他没有犹豫,毅然选择复读,如愿上了大学。本科期间,他遵从家人建议读了经济学专业,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真正热爱的中国历史和文学。考研,成了他为自己活一次的抉择。

“我想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做自己想做的事!”带着这份执着,他选择了跨考中国史专业,最终成功敲开了宁波大学的大门。

毕业典礼上的尹龙(中间)和同学。通讯员供图

“别说读书太苦,那是我看世界的路”

在宁大的三年,是尹龙生命绽放的三年。他担任学习委员,积极参与学院志愿活动,抓住机会参加学术会议提升自己,甚至利用课余时间考取了驾照。学习之余,和同学们一起打打台球、唱唱歌,研究生生活充实而愉快。三年来,他获得了多次研究生奖学金,最终以宁波大学2025届优秀毕业生的称号顺利毕业。

尹龙拿着各种证书。记者 摄

尹龙的各项证书。记者 摄

站在人生的新起点,回顾二十余载的求学路,尹龙最深的感受是“感恩”。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父母。

“辅导员总是优先考虑为我申请助学金和各项奖励,用实实在在的帮助激励我前行。感谢学院把我培养成为一名硕士,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尹龙真诚地说,他的各项成果都是依托学校与学院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托举,他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之路也不会如此顺利。

“别说读书太苦,那是我看世界的路。”这是尹龙微信朋友圈里的签名,也是在采访过程中,他重复说起的一句话。对他而言,这句话是灯塔,是箴言。

“如果不读书,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我可能一辈子只能待在村里。”他深知,是读书,为他劈开了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道路。而这条路上,父母是他最强大的后盾。“父母非常支持我读书,愿意砸锅卖铁支持我向上攀登,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我的现在。”

尹龙在图书馆看书。通讯员供图

参加完研究生毕业典礼,顺利拿到硕士学位的尹龙对未来充满期待,但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毕业前,他尝试在宁波求职,却接连被几家公司拒之门外。对此,尹龙没有气馁。

“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我很理解公司的顾虑。但我也相信,一定有适合我的岗位存在。”尹龙说,接下来他可能会短暂休息一段时间,认真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再重新出发。

从那个需要父母签保证书才能入学的农村孩子,到如今站在硕士毕业典礼上的青年,尹龙用他的坚韧、努力和豁达,生动诠释了:崎岖山路,终可通往辽阔世界,而知识,正是照亮前路的光。

编辑:王妙妙 审核:章萍

宁波晚报
2025-06-21 16:04:49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