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珍贵影像,定格历史瞬间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香港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重归祖国怀抱。
宁波与香港血缘相亲、文缘相近、商源相融。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中,大批“宁波帮”人士将爱国爱乡爱港的情怀化为实际行动,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有力推动相关进程,拥护“一国两制”方针,为香港回归祖国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之际,宁波帮博物馆提供了一批珍贵照片,让我们跟随旧影重回历史现场,感受那段风雨云涌又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宁波籍人士所彰显的家国大义。
图1:1982年9月,包玉刚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面。
凭借自身人格魅力,“船王”包玉刚长期与多国政要保持良好关系。撒切尔夫人当上英国首相前,和包玉刚就是高尔夫球场上的好友。在中英谈判期间,作为“民间大使”的包玉刚默默承担着“润滑剂”的职能。
图2:1983年9月25日,包玉刚邀请撒切尔夫人到上海江南造船厂参加“世谊”号命名典礼。
图3:“世谊号”货轮。
包玉刚的一生拥有许许多多条船,“世谊号”或许是其中最不平凡的一艘。
1982年的冬天,包玉刚向英国船厂下单,斥巨资订购了一艘巨轮。作为交换条件,包玉刚告诉撒切尔夫人,他在上海也订了一条同类的船,希望撒切人夫人能够去中国主持那条姐妹船的下水仪式。按照外交惯例,首相身份不会答应到别的国家去主持轮船下水仪式。但面对“私人邀请”,撒切人夫人并没有拒绝。
除了到访上海,此行她亦到访了北京与香港,中英谈判的僵局随她在剪彩仪式上用银斧砍断红绳而打破。
图4:1984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1984年12月19日,包玉刚与当时宁波市市长耿典华签署捐资创办宁波大学“洽谈纪要”的时间,正好与中英两国政府首脑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同一天。
包玉刚后来说:“我所以要兴办宁波大学,就是为了要纪念香港回归祖国的这一天,希望家乡的科技、经济都搞上去。”
图5:1985年7月5日,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简称“草委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前排左五为包玉刚)。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署,随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为此1985年4月,全国人大专门成立了一个起草委员会(简称“草委会”),由59人组成,其中香港委员占23席,宁波人有4人,分别是包玉刚、安子介、马临、邬维庸。当年12月,经“草委会”决定,又成立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咨委会”,其中的王宽诚、安子介、董建华、邬维庸、吴光正也都是宁波人。
图6:1985年12月,王宽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简称“咨委会”)成立大会上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和制定凝聚众多人士的心血,将“一国两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香港中华商会会长王宽诚,于1982年6月15日见到邓小平,获知中央的决心。1982年11月底,王宽诚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态,“收回香港主权,理所当然”。
然而,王宽诚于1986年12月3日去世,最终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图7:马临。
图8:马临(前排左三)与“草委会”部分委员及工作人员合影。
图9:马临荣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工作纪念牌。宁波帮博物馆藏
马临,原籍鄞县(今宁波),1924年生于北京。他是鄞县“五马”之一马鉴之子。据其传记记录,马临性格比较内向,为人处世沉稳老练,但当亲耳听到洗雪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时间表终于制定时,他禁不住热血沸腾,夜不能寐。
作为当时的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84年,马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艺节”开幕典礼上讲话说:“香港的前途必须在中国维护主权完整的大前提下决定……蓝图是美好的,目标是远大的。但它们是否能够实现,并不能全凭两国政府的诚意和决心,还系乎香港人今后能否面对现实,负起自己对自己的责任……”
马临同时还是“草委会”五个专题小组之一,“香港特区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宗教小组”的负责人,他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确定。
图10: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图1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衬以红底的动态紫荆花是“草委会”多次讨论后的结果——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既体现“一国两制”,又美观大方,具有时代感。
在此过程中,“咨委会”的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子介也曾就区旗、区徽问题,帮助广泛征求各界意见,为“草委会”提供参考。
图12:1990年6月11日,全国人大会委员长万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全体委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合影。
图13:1996年,范徐丽泰在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简称“庆委会”)标志前。
范徐丽泰,籍贯镇海庄市,1945年生于上海,后移居香港。1993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简称“预委会”)成立时,范徐丽泰应邀担任委员。
“预委会”中,安子介任“预委会”副主任委员,邵逸夫、曹光彪、邬维庸、吴光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及“预委会”委员。“预委会”下设政务、经济、法律、文化、社会及保安等5个专题小组,范徐丽泰任社会及保安小组港方召集人,邬维庸任文化小组港方召集人。
图14: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图15: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
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1997年7月1日,董建华宣誓就职,他表示将以忠诚的心态,坚决执行法律赋予香港高度自治的神圣责任,带领富于创业精神的香港市民坚定地按照“一国两制”的路向前进。
在连任两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过程中,董建华始终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推动特别行政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香港政治稳定,为香港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图16:范徐丽泰所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的金紫荆星章。宁波帮博物馆藏
金紫荆星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1998年创立,专门颁授给对社会有重大贡献或积极参与公共志愿服务而得到高度评价的人士。
范徐丽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的首任立法会主席,香港回归前后,她利用自己在香港的社会影响力、与英国方面的良好关系,倾力推动了回归进程,并为回归后香港社会秩序的稳定做出自身贡献。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 “金紫荆星章”颁授予范徐丽泰女士。
图17:“甬港同心 共著华章——香港、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45周年特别展”展览海报。
1980年,经香港工商界爱国爱港优秀代表王宽诚和宁波知名工商界人士俞佐宸共同倡议,在香港和宁波两地分别成立了甬港联谊会,汇聚了一大批勇于创业创新、厚植家国情怀的宁波籍人士。
在香港、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45周年之际,宁波帮博物馆特举办“甬港同心 共著华章——香港、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45周年特别展”,旨在通过展示甬港同心路,激励更多有志之士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携手谱写甬港合作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欢迎大家前往观展。
展览时间:2025年6月25日-8月31日
展览地点:宁波帮博物馆B区一层临展厅
编辑:曾嘉 审核:徐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