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四届“力学+”智能制造大会,促成一批新技术落地
视频制作:记者 林桦
企业急需技术,高校手握成果,如何精准对接?
7月2日,宁波市第四届“力学+”智能制造科技合作大会在镇海区举行,2025年校地企合作大型签约仪式也同步进行。一批瞄准智能制造“痛点”的项目现场签约,宁大“双一流”力学学科的创新力量正加速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这场大会,让企业知道我们能干啥
也让老师知道企业愁啥”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面对时代机遇,凝聚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合力,推动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和发展尤为重要。
“这场大会,就是让企业知道我们能干啥,也让老师知道企业愁啥,最终帮企业解决难题。”宁波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管李德祥说。
而这一点,宁波大学机械学院副主任梁丹深有体会。“我主要是研发精密检测技术的,利用机器视觉来检测产品外观是否完好。如果没有智能技术的应用,企业只能依靠工人肉眼检测。这项工作枯燥且容易出错,很多企业为此而发愁。通过大会的推广,我的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多企业的认可并使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梁丹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会议现场。学校供图
现场,宁波大学与中国化学会、国科智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探索更深入的合作方案,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十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企业代表与宁大举行了签约仪式,他们一起推动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
企业代表之一、合作多年的“老伙伴”——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与宁大签约了“面向深远海能源开发的超高压直流海缆附件系统开发项目”。公司科技创新部主任王丽非常认可宁大的科研能力,“我们合作了很多年,不仅在科研方面,我们双方在人才培养、公益项目等方面都有合作,年年有新项目,也期待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学校供图
路演+启动概念验证项目
让“PPT项目”落地
大会现场,老师们带着直指企业痛点问题的研究成果与方案进行路演答辩,台下,投资方和企业代表等当“考官”现场打分,遴选优质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择优推荐申报国家以及地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首次参会的万维感知(宁波)电子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王姚灿认真听取了路演环节的各项分享,“我们是做毫米波技术的,应用于生命监测,如体征监测等领域,希望借助宁大的做预演和验证。”
从实际情况看,在校企信任关系建立之前,高校早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时,常卡在“最初一公里”。“企业光看PPT,无法对技术、成果价值进行客观认定,投入自然谨慎。”李德祥坦言高校成果转化之难。
为此,大会上举行了宁波大学第一批概念验证项目启动仪式,首批概念验证项目共有15项,涵盖信息技术、功能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学校通过多方渠道筹资155万元支持项目开展,让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据悉,去年起,宁波大学便大力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探索对学校早期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验证与商业验证,让科技成果价值浮出水面,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
启动首批概念验证项目。学校供图
宁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表示,作为宁波的大学,服务地方是初心使命。从去年第三届“力学+”大会至今,宁大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业绩显著,合同金额达3亿元,到校金额达1.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新一批重大项目合作签约,将为学校力学学科的发展和校地合作注入新的力量。“我们将拿出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服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精诚合作,全力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为宁波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实现制造强国战略贡献宁大力量。”蔡荣根说。
编辑:张亮 审核:俞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