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妈妈”公益暑托班迎来第12个夏天,“急救少年”开启托班第一课

随着暑假开启,一个承载着无数温暖与希望的公益项目,又一次如约而至。7月5日,鄞州区塘溪镇“周妈妈”公益暑托班在众人的期待中,迎来了第12个开班季。它从一间小小的民房起步,逐渐成长为乡村孩子们暑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今年,这个承载着无数孩子欢乐与成长的公益项目,再度以全新的面貌开启爱心之旅。

“急救少年”带来暑期安全第一课

“按压深度要达到5到6厘米,双手叠扣,垂直用力!”在“周妈妈”爱心公益暑托班的教室里,响亮而整齐的口令声,打破了夏日的闷热与宁静。

在“急救小老师”盛徐荦的示范下,孩子们纷纷紧握拳头,全神贯注地在模拟人上练习心肺复苏动作,原本安静的课堂瞬间变成了充满活力与紧张感的急救实践现场。

宁波市新时代好少年、鄞州区“暖光使者”红十字应急救护形象大使盛徐荦,此次携手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急救社、宁波市红十字“甬有救护”志愿服务队等专业力量,为塘溪镇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暑期安全第一课”。

课堂上,盛徐荦及急救志愿者不仅围绕心肺复苏展开教学,还针对暑期高发的溺水、中暑等突发状况的处置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与情景模拟。模拟人旁,孩子们簇拥在一起,一边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动作要领,一边争先恐后地举手,渴望亲自体验实操。

“我从小跟着妈妈学习急救,这次来到塘溪镇,就是希望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志愿的种子。期待未来有更多青少年加入急救志愿服务队伍,让守护生命的接力棒在城乡之间不断传递。”盛徐荦告诉记者。

“周妈妈”公益暑托班已持续12年

当天上午。记者走进了塘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崭新的桌椅摆放整齐,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图书,墙上贴满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处处洋溢着温馨的气息。而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设施完备、能容纳众多孩子的暑托班,竟是从周妙亚家中70多平方米的小空间起步。

“12年前,我看到一些小朋友假期在我家门口张望,他们无人照料,安全和教育都没保障,看着就让人心疼,于是我就把小朋友喊到了我的家里。”在采访中,“周妈妈”爱心公益暑托班负责人周妙亚向记者回忆起创办暑托班的初衷。虽然家中空间局促、设施简陋,但周妙亚没有退缩,她全家总动员,精心安排课程、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用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小天地。

随着知名度提升,暑托班需求在增加。“第一年公益暑托班,17个孩子参加,大多是周妙亚挨家挨户上门“找”来的。慢慢地,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年暑假前,我们都会通过班主任进行排摸,选出30名左右最需要的小朋友。”周妙亚告诉记者,2022年,暑托班搬迁至塘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现了质的飞跃。

现场,记者注意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周妙亚的女儿华星辰。今年,她跟她的丈夫出现在培训班上,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学习。“小时候,我看着妈妈为暑托班的孩子们操劳,那时候我就想长大后也要和妈妈一起帮助这些小朋友。”华星辰表示,如今她不仅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孩子们上课,更能深刻体会到妈妈这份事业的意义。

城乡两地“走亲联学”传递温暖

这场课程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更是中河街道与塘溪镇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走亲联学”的生动缩影。塘溪镇教师周妙亚创办的暑托班,12年来默默守护乡村孩子和 “小候鸟”;而中河街道辖区的鄞州实验中学学生盛徐荦去年暑期成功施救心搏骤停高中生,收获全网点赞,成为急救志愿服务榜样。

今年,两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在鄞州区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城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让文明实践的触角从城市向乡村延伸。

双方均表示,通过开展“走亲联学”,进一步深化“城乡联动、优势互补、资源联用”的机制,推动城乡文明建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周妙亚表示,暑托班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志愿者的付出,还有社会各界的帮助。“我希望暑托班能成为一个更大的平台,不仅教会孩子们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心怀善意、乐于助人的品质。也期待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我们,让这份温暖的事业走得更远,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编辑:王昱汀 审核:薛曹盛

宁波晚报
2025-07-05 13:22:52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