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淑萍 | 读书带来的“伤痛”

也许有人奇怪,读书居然带来伤痛?那一定是不爱读,被逼着读而产生的悲哀。但我要说的,恰恰是书本带来的强烈的精神上的冲击,它使你此生对书欲罢不能,备受煎熬。

古人曾津津乐道读书的好处。“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是说读书是寻求飞黄腾达的唯一出路的;“花片飞红留墨沼,竹荫摇绿上书签”“松桂清荫静读书” “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是抒写读书佳趣的;即使苦读,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也无一不充满着雅意。

英国作家培根又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书能弥补我们知识、经验的不足,能够使人类文化薪火相传,图书馆就是世界上最华美的宫殿。

我懂那样的道理,但我还是不爱读书。在我看来,与人一起郊游、聊天、打牌或在公众场所谈论、讲演,这些远比读书新鲜、刺激。当年龄的增长使我的心渐渐平静起来时,我才捧起了书本。

那一刻起,我的伤痛开始了。

书让我长了见识,就象看到了一些人。这些人,有的端庄娴雅、美丽温婉,带着淡淡的兰香;有的风趣、幽默、俏皮;有的睿智、犀利、咄咄逼人;有的土,土得淳朴、真实;有的很另类,调侃、揶揄、离经叛道,无所顾忌…….含蓄的、热烈的、冷峻的,给你愉悦或给你强烈的冲击;压迫的,让你看到的是不同的个性和多彩的思想。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我开始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明摆着缺乏辨识度。

其次,在你阅读了一本本书后,记忆力尚可,口齿又比较伶俐的你,尽可以将书中的思想观点照搬或添油加醋地诉说,但是,你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吗?有,又有多少?即使在转述还是在复制,你所持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更多时候是不置可否吧。这时你清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思辨能力的欠缺。

很多人有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愿望。年少的时候,爱、激情,真切的情感体验和虔诚的心境给了我们创作的灵感。华丽的辞藻和抒情的段落构成了文章的全部。在时间无情的筛选、淘汰中,我们靠什么立足?靠的还是思想和智慧。于是,我们意识到要读书了。那一本本书似乎在无言地叹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现在来找我们了,可是,你能一口气吃成胖子么?”书里的世界是发散扩展、没有穷尽的。每走出一步,你的目光就会看得更多一些。于是,你还能歇息么?歇息就意味着对生命的挥霍,意味着你在原地停留。

当我阅读时,我还听到一个骄傲的声音在说:“你拥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么?一切的一切,你体验过么?就是你进入了这个书本世界又怎样,没有亲身经历,哪有这些活泼生动的细节和丰厚的思想内涵?”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越来越羞于下笔为文。举个例子吧,从前也做了好多现代诗,有一次我读到了台湾作家林良的一首儿童诗: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 

看似一个小孩子无心的喃喃自语,其实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寂寞和无奈。仅一首看似简单、稚拙的儿童诗,丰富的意蕴已令人咀嚼不尽,使一大堆矫情的诗歌黯然失色,更何况古今中外,有那么多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光芒四射,怎不让你刺痛,晕眩?那么多意境深沉的纯美的东西比照在那里,让你羞惭,让你觉得自己不是在写,而是在制造文字垃圾,你说郁闷不?伤痛不?可是,再想想,人家一辈子或好多年的经历和积累,你在几天内(甚至几小时)就见识了,那不是很荣幸的事么?如果,现在开始积累,还为时未晚,总能写出一部自己的作品来。

曾有一段时间我心不平,起了一些“歹意”,我想知道那些手不释卷的人到底是怎样的。我有意地找一些戏剧方面的东西故作谦卑地去请教搞现代诗写作的,把儿童文学的作品请教于搞古汉语研究的,我还和一位只和纸质媒体打交道的人文学院的老教授谈论信息技术,结果发现虽不同领域,但他们却能说出自己的道道,有些观点还比较专业甚至前沿。这一下又深深地刺痛了我。这说明学术素养是靠不断地积淀的。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她)在阅读、思考中积累了智慧,也练就了对事物敏捷的感知能力。那些衣着简朴、其貌不扬,安静生活着的学者、教授们确实不简单。

 我写下了这些文字,我无意标榜自己的“改邪归正”和“幡然悔悟”,可是,有些事情,迟做总比不做好,清醒着伤痛着总比麻木着、混沌着好,这是我的真话。

摄影:史凤凰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摄影创作二十多年,作品多次在各大摄影比赛中获奖,其中《回寨过节》获2011年浙江省第二届群星视觉艺术大展金奖;《人在旅途》获2012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金奖;《蔺草收割季节里的孩子们》获2015年宁波市首届摄影艺术展纪实类金奖;2018年4月,《扛》入展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之纪录类单幅作品。2017年10月,个人摄影作品集《流年碎影》由宁波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赵淑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宁波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宁波市作协评论创委   会副主任,宁波市海曙区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文艺报》《中国校园文学》《小说界》《安徽文学》等二十多种报刊杂志。有作品入选《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新中国七十年微小说精选》等多种选刊、选本及年度权威选本。已出版微型小说集《永远的紫茉莉》《十里红妆》;散文集《自然之声》《坐看云起》;与人合著《东风蝴蝶》《百年和丰》《江东人家》等六部报告文学集;作品曾多次获全国微型小说奖项。


一审 郑娅敏 二审 徐杰 三审 卢科霞 终审 杨静雅



宁波晚报
2021-04-23 11:29:27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