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沈炜|我是如何开始“发烧”的


走上音响发烧之路纯属偶然,成为黑胶收藏家却是必然。

家人说我所以成为黑胶收藏家,是因为家里的唱片买了卖,卖了又买,最后买进的总比卖掉的多,最后变成黑胶收藏家了。其实,黑胶作为发烧友的最高境界,它对玩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动手能力,最重要的要有一份热爱生活的情怀,一个执着持久的心念。

和很多爱乐人一样,喜欢上听音乐最初是从玩音响开始。有一次过年时候,去我表哥丁明家,看到一个落地的大音响,接在一台宁波产的卡拉OK功放上,通过一个东芝随身听发出宏亮震撼的声响,坐在皇帝位上,我认真听着表哥关于声音秘密的布道,那天一桌菜啥好吃的都不感兴趣了,好几次真想去触碰那个发出迷人声音的小方砖,每次靠近,我都感觉到表哥紧盯的眼神,没有下手的机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05年,我刚工作不久,余钱不多,但是我还是拿出可以用的钱,包括所有抽屉角落里的硬币,在镇明路买了一套组装音响套件:一对惠威的高音单元、中低音单元、分频器,还有一对用泡沫板加工好的音箱体。回家后按照店家授意,把柏油加热融化后均匀地灌入箱体内腔,据说这样避震效果好,有利于低频下潜,最后塞进去一些吸音棉装回喇叭。完工后,接上广东佛山产发烧功放八达211,CD机是同样广东产的ONE牌,放了一张麦克杰克逊的碟片,顿时满屋洋溢着青春的激情,那晚我一直听到功放滚烫

第二天隔壁老奶奶眯着水肿的眼皮,关切地提醒我:“是不是昨晚忘记关电视了?”我“嗯”了一声,带上门就冲下楼,骑上单车直奔镇明路,那一片有很多卖碟片的,不过基本都是盗版的。在城隍庙商城二楼的一个柜子前,我还买了几张大唱片。这家店和后来在中农信以及镇明路的梨声音像店是同一个老板。老板说这个是黑胶唱片,比CD录音还要早,老烧都听黑胶我看片子这么大,封面设计也很有艺术感,里面还有很多彩页。看内容基本都是中图发行的一些世界名曲,包括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关键是价格便宜才8元一张,差不多只有盗版CD的一半,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堆回来,极大了满足了自己做老烧的虚荣心。

多年以后,我一个人租住在新马路一户人家时,住户留有一套落地的组合音响,上面就有一台黑胶唱机。我拆开了那些黑胶唱片,当唱针落在唱片的一瞬间,我感觉那个声音和我以往听到的CD完全是不一样的,它比较接近以前在表哥家听到的磁带声音,但是比磁带更加灵动,一种清灵透彻,自然无瑕的气息涤荡着我的肺腑,很久很久,那个声音一直在我头上萦绕。


用手机听音乐听到的是声音,只有用黑胶听到的才是音乐。那年我开始关注黑胶唱片,知道那个是模拟的音乐,CD是数字的音乐。模拟音乐是自然流露音乐,数字音乐是后期转换的音乐。后来我知道,其实黑胶音乐不是模拟音乐,磁带才是模拟音乐。黑胶只是一种物理播放方式,是否模拟,取决于黑胶刻录的母带音源是否为模拟。在当下便捷高效的数字格式盛行时代,模拟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但还是有一群人执着地守着最后的模拟王国,拒绝数字帝国的招安和碾压,我想那应该就是他们音乐世界里最后的净土,守护的不是音乐播放的格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或许每个人自己喜欢的音乐播放方式,才是最好的。因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作者简介

       沈炜,资深爱乐人、黑胶收藏家。宁波市图书馆音乐馆主讲嘉宾,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宁波教育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关注宁波本土音乐历史和文化研究。听真实的声音,做真实的自己。


一审 郑娅敏 二审 徐杰 三审 赵鹏


宁波晚报
2022-12-02 19:41:28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