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要一起!加起来近260岁的三位老人带轮椅穿越两个城市

2024年元旦,黄妙根和戚秋菊两位老人的婚姻到了第70个年头。

过去的漫长光阴,他们几乎每一天都在一起,

一起生儿育女,面对生活的鸡毛蒜皮,

一起照顾老人,又带大早逝兄长的三个孩子,

晚年一起游山玩水,直到渐渐步履蹒跚。

一个多月前,他们和妹妹一起,

三个加起来近260岁的老人,为探望90岁的姐姐和87岁的嫂嫂,

带轮椅穿越两个城市,完成了一趟艰难但义无反顾的旅行——

这趟旅行始于临时起意,

那天晚饭时,在南京办事的女婿黄聪涛打来电话,

问要不要替爸爸看望一下姑妈。

这位姑妈是黄妙根的表姐,两人从小玩到大,

10多岁的时候和父母去了南京,多年情谊不减。

2019年,黄妙根本来想去南京看她,

临走时生了一场病,一拖就是四年多。

听到女婿的电话,黄妙根点头说好,

又感慨了一句:“上次没去成,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见。”

黄妙根不能出远门,

是因为妻子去年年初做了心脏手术后身体一直不好,

住了两次院,走几步就会累。

他几乎寸步不离地陪在她身边,

每天量血压,仔细记录。

女儿黄幼兰知道看望表姐是父亲多年的心愿,

于是劝他趁走得动去趟南京,别留下遗憾。

但黄妙根很固执,“你妈不去,我也不去。”

“那我也去。”一直没吭声的戚秋菊很坚定开了口,

“我们多久没出去了呀,把你小姑姑也叫上一起。”

黄幼兰很担心妈妈吃不消,

但她在父母的眼里看到了期待和兴奋,

当下就定了火车票。

第二天中午,89岁的黄妙根带着86岁的妻子和82岁的妹妹,

在女儿的陪同下踏上旅程。

从慈溪龙山坐车到余姚北站,

2个多小时高铁就到南京了。

戚秋菊一路都坐着轮椅,

还好高铁站都有志愿者帮忙,进出都顺利。

女婿到车站来接他们,

老人凭着记忆找到了表姐家的小区。

11月的秋阳给路边的梧桐镀上了一层金边,

黄妙根有点激动:“这里我认得的,10来年没来,树又长粗了。”

90岁的表姐一个人住在北四卫头一个老小区的六楼,

没有电梯,她已经四年没有下楼。

戚秋菊实在爬不动,便在楼下等着,

已经走了400公里的她被最后一段楼梯挡住了见面。

黄妙根和妹妹总算爬了上去,

开门的瞬间,黄幼兰发现,

89岁的父亲叫起“阿姐”,还是小孩那样急切的语调。

说起幼时在外婆家的往事,老人们都激动得手舞足蹈,

他们抓着一张旧的合影不撒手,挨个儿辨认着,

说到那些已经不在的人,又唏嘘不已。

告别的时候,姐姐拉着弟弟的手,

不停地重复:“你福气好。”

笑着笑着,眼里就有了泪光。

第二天是立冬,黄幼兰夫妇带着三位老人逛夫子庙,

阳光很好,大家兴致也高。

但黄幼兰提出下午再去雨花台逛逛的时候,

戚秋菊却说,她不想去了。

黄妙根知道妻子的心思:“你妈想去苏州,看看你舅妈。”

黄幼兰想起来了,妈妈和这位嫂嫂也多年未见,

她赶紧让老公订票:“既然出来了,就把心愿都了了。”

老人已经急不可待了,

于是一家人急急忙忙坐地铁往高铁站赶。

南京南站太大,他们一时没有找到无障碍设施。

黄幼兰怕误了火车,又怕老人心急走快了摔倒,

还好志愿者及时出手,帮忙引路推轮椅,

总算赶上火车。

唯一的遗憾,就是当时太紧张,

没有给志愿者拍张照片,没来得及好好谢谢他们。

苏州的见面也不容易,

戚秋菊这位87岁的嫂嫂也住在老小区,车子开不进去,

但听说妹妹来了,她拄着拐杖在家人的搀扶下一步步挪出来,

再坐车到酒店和大家见面。

老姐妹久别重逢,同样有说不完的话。

嫂嫂还一定要请大家吃饭,

晚辈订的包厢二楼,戚秋菊也上不去,

是嫂嫂60多岁的教授女婿和几个晚辈一起把她抬上去的。

次日早上,黄幼兰的几位表哥表姐邀大家在苏州玩一玩,

但戚秋菊已经精疲力尽,

丈夫便在酒店陪她休息。

下午,外孙专门开车到苏州将他们接回了家。

到家的那一刻,黄幼兰如释重负,

这三天她一直悬着心,晚上都不敢好好睡觉,

但完成了父母多年的心愿,她觉得很值。

回来后老人还像以往一样,

同进同出,形影不离。

黄幼兰常常觉得,婚姻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此——

一起熬过生活的苦,走过最艰难的路,

对方想做什么,都全力支持,

然后一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彼此都是对方的底气和依靠。

黄妙根年轻时曾有外出工作的机会,

但他不想离家太远,心疼妻子照顾老老小小十多口太辛苦,

于是选择留下来种地,从不后悔。

好的感情是会遗传的,

他们六个儿女都家庭美满婚姻幸福,

也都抢着接父母一起住。

老两口如今住在小儿子家,

黄幼兰的二姐每隔一天都会去给母亲洗脚。

元旦是老两口结婚70年庆典,

每个晚辈都收到了红包。

但大家都认为,最好的礼物是包容和睦、重情重义的家风。

新的一年,祝两位老人长命百岁,

也祝所有有情人能一起携手到老。

编辑:郑娅敏

宁波晚报
2024-01-02 12:27:50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