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达北仑 技赢未来|灵峰工业社区的工匠“三级跳”生态
五月工匠技能月的培训活动。
4月29日,宁波北仑灵峰工业社区工匠学堂中,由社区工会主办的“技先锋 亮技能”五月工匠技能月启动仪式在30余家企业代表与产业工人的见证下拉开帷幕。
随着CAD制图员高级工考证班、钳工技能大赛、“新质生产力”主题培训等四大类计划发布,这个以模具压铸产业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再次向外界展示了其培育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创新密码——通过“课程实训+技能认证+政策护航”全链条育才生态,让产业工人在“准匠—工匠—大匠”的成长阶梯上实现华丽蜕变。
从“准匠”的文化浸润,到“工匠”的技能认证,再到“大匠”的生态反哺,灵峰工业社区用10年时间构建起人才培育的“三级跳”生态。这里没有“躺平”的年轻人,只有追光的奋斗者;没有冰冷的流水线,只有温暖的成长圈——
从“准匠”到“主人翁”:融入与赋能的起点
“我刚入职时总觉得工业园区冷冰冰,下班后无处可去,直到社区工会带我走进摄影课和书画协会。”宁波敏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邢慧颖的感慨,道出了灵峰工业社区“准匠”培育的初心。
“准匠”,是对新入职尤其是刚从高校毕业的青年产业工人的称呼。社区通过“双群联动”(企业工作群+“‘准匠’培育关爱群”)精准捕捉需求,打造365天不打烊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开设摄影、书法免费课程,用轻松、温馨的方式,将有共同爱好的年轻人融合在一起。
更深层的融入来自职业认同感培育。社区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推行的“青年现代学徒制”,每年年均开展40期培训,覆盖6000余人次。
2023年成立的宁波市首个工业社区文联,更让职工从课程参与者转变为活动组织者。邢慧颖的书画作品被社区展厅展出后坦言:“有了主人翁的感觉,我要动员更多身边的朋友加入!”
这种身份转变的背后,是267名“灵动”职工志愿者累计1156小时的服务实践,他们将技能互助、文体活动融入社区治理,构建起产业工人的精神家园。
准匠书法社
“工匠”锻造:技能跃升的“四维引擎”
“去年我通过社区模具工特训班考取技师证,工资涨了30%!”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师傅的案例,折射出灵峰工业社区“金蓝领成长计划”的实效。该计划以“技能培训+比武竞技+学历提升+自主评价”四维驱动,打通职业晋升通道。
成为为宁波首个车工钳工自评园区后,社区已有近300名产业工人通过社区和企业的自主评价项目获得中级模具工证书。
在五月技能月中,钳工大赛优胜者可直获中级工证书,CAD制图员考证班与职称评定政策解读同步开展。“职工考证能申领补贴,企业培养人才更有动力!”臻至企业人事主管颜女士的感慨,揭示了政策护航对技能生态的关键作用。
站在五月技能月的新起点,灵峰工业社区的培育体系正加速迭代。史孟艳书记在启动仪式上透露:“下一步将拓展工业机器人运维、AI智能等前沿培训,构建‘数智工匠’培养矩阵,畅通职工技能晋升通道,为区域产业升级持续注入活力。”
这一规划与社区近年来打造的“30分钟技能培训圈”形成呼应——2024年计划实施培训6000人次。
社区工会举办技能大赛。
“大匠”反哺:从个体闪耀到生态共创
“从陕西技工到浙江工匠,我在北仑安了家,更要带出更多‘准匠’!”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清波的这番话,浓缩了灵峰工业社区“大匠”培育的闭环逻辑。作为浙江工匠,他不仅获得20万元奖励,更成为社区“金蓝领讲师团”核心成员,累计授课百余场。
通过“工匠学堂”开展传帮带,社区培育了2名宁波工匠和2名浙江工匠。仅2024年便促成5名产业工人“推优入党”。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公司高级工程师胡路遥的成长故事更具代表性:从普通技工到浙江工匠,他坦言:“社区工会提供的培训,让我的能力不断升级,眼界更宽,平台更大。”这种“技能—创新—反哺”的链条,使园区技能人才流动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当产业工人通过奋斗获得劳模工匠荣誉,我们就会将其纳入‘大匠’数据库,邀请其担任社区工匠学堂讲师团成员,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为社区企业青年职工开展各类培训。”灵峰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正如社区工会相关负责人所言:“帮助每位工人终身成长,是工业社区工会的使命。”在这片热土上,流水线上的打磨声、培训教室的讨论声、专利证书的印刷声,正合奏出一曲“人人皆可成才”的时代强音。
当五月技能月的号角吹响,新一轮“三级跳”的故事再次开篇。
编辑:郑娅敏 审核:郑仲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