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宁波如何打造市域实践新样板?——专家为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献计献策


《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2022)》智库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为总结共同富裕的“宁波经验”,传播“宁波模式”,11月12日,在宁波市政府与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研讨会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德勤咨询中国总部、国研智库等单位的专家献计献策,围绕“增创先行示范新优势 打造市域实践新样板”主题激荡智慧,谋划宁波共富路上的方向、重点和路径。


加快产业创新 提高发展质量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宁波依托港口之利、开放之先、制造之强,开启“硬核”发展模式,为推动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先做大“蛋糕”,才能切好“蛋糕”。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政府、企业、社会都要肩负起经济发展的责任。与会专家建议,宁波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快推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指出,宁波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紧紧抓住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要进一步推动硬件设施设备更新,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激励和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网络化改造,推动建设5G全连接工厂,持续增强企业外联能力与稳定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张军扩

其次,在开放状态下做到技术升级。宁波在继续做大外向型经济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技术升级。张军扩建议,宁波要结合实际,聚焦本地区企业面临的共性“卡脖子”技术,明确支持重点,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支出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强政研学用对接沟通,进行联合攻关、联合开发。

德勤中国合伙人、德勤咨询政府与公共行业中心主管韩宗佳认为,宁波应重视建设和培养企业家创新机制,在科学技术应用和转化过程中,真正调动企业家群体的意愿度、参与感和成就感,加快半导体、生物、海洋、航天航空产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第三,强化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供给。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名誉院长郑永年认为,宁波不仅要引进外省市人才,更需要引入海外的人才,比如争取引入更多的中东欧国家科创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名誉院长 郑永年

张军扩建议,要强化政策引领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平台等各方主体优势,立足产业转型需求和人才梯队建设的有机组合,多维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努力打造人才共享资源池和数据库,促进智力服务交易流转体系建设,综合采用企业内训支持、专家顾问服务、联合培养认证等方式,实现高端人力资源的跨界流转与开放共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 李建伟

韩宗佳建议,宁波要发挥好城市核心价值,让不同人群朝着共同富裕目标齐心协力奋进。对于重视成就感的核心创新人群,要更好地帮助企业共创城市成就,不断涌现新的产业龙头;对于重视技能感的再创业人群,要构建应用技能可升级、可选择的教育体系;对于重视安全感的全体民众,要完善促进安全、健康生活方式的生态环境和医疗保障。通过构建城市资源平台,吸附核心创新人群,发挥宁波经济基因的核心环,形成新的生产力发生器、生产关系制作器和财富增值器。

德勤中国合伙人、德勤咨询政府与公共行业中心主管 韩宗佳

第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宁波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吸引力。张军扩认为,下一步要把工作重点从“便利化”更多地转向更深层次问题,重点解决隐形壁垒和不公平竞争、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2.0版,努力创造国际一流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统筹效率公平 优化分配格局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宁波实施“扩中提低”九大群体、七大领域专项行动,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勤劳创新致富动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说,共同富裕的首要内涵是推进收入分配公平,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消除绝对贫困和两极分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终目标是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

优化初次分配,提高劳动所得。进一步完善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知识、数据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及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地位,鼓励勤劳致富。

健全二次分配,提升民生福祉。依托税收调节、社会保障、公共转移支付这三大手段,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和税收调节体系,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比重。

推动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事业。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先富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完善现代慈善组织制度建设、法制保障、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等政策,健全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郑永年认为,要准确把握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定位。企业的第一要务是生存发展,在此基础上再履行社会责任。宁波广大民营企业家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创造税收,为居民创造就业,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企业家精神是宁波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缩小“三大差距” 落实“两个协同”

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是共同富裕最核心的任务。近年来,宁波围绕薄弱地区抓协调发展,深化南翼地区崛起、四明山区域振兴,引导发展特色经济。围绕城乡融合抓强村富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宁波城镇化率达到78.4%,美丽乡村覆盖率超过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72,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最低水平。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当前宁波所取得的成果,认为宁波应该在此基础上,着力促进城乡、区域“两个协同”,加快形成更加优化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第一个协同是城乡协同发展。张军扩认为,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而要坚定不移地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对于宁波而言,一方面,要通过改进基础设施条件、加大要素投入、创新支持政策等多种方式,提高对山区、海岛片区等重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以产业振兴为引领,鼓励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等多种发展路径,增强重点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的能力与动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尤其在基本医疗、基础教育、基本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提升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水平、发展能力和营商环境。

第二个协同是在城市群、都市圈等新的空间动力系统中促进协同发展。今年9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发布,宁波市区与苏州市区、上海临港新片区一起,被定位为“综合性全球城市”,这需要宁波发挥好“作为上海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协同区”的三大职能,提升航运贸易、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补齐科技创新与文化交流短板。

张军扩认为,未来宁波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两个最主要的抓手。一是要加快推进沪甬、沪舟甬两大跨海通道建设,持续缩短宁波到上海的时空距离,让杭州湾从“C型”转变为“O型”,进一步带动人才、科研、产业等持续跃升。二是要联合舟山开发海域,以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为基础,以合力做大做强海洋产业为抓手,追求更大程度的港城联动,更为高效地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宁波如何与全省的市场结合起来,如何打通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市场?对此,郑永年认为,宁波要巩固当前与国际市场对标、结合的基础优势,加强同舟山、绍兴、杭州等周边区域的结合,促进统一市场建设,进而让共同富裕具备扩散辐射的效果。


完善公共服务 保障公平发展

共同富裕不仅要有扎实的“硬基建”“新基建”,更要有充分的“软基建”。均衡发展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公共住房等“软基建”,是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郑永年认为,宁波在建立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比如,宁波加快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持续擦亮7张“浙里甬有”幸福民生品牌,高标准建设“人人慈善标杆区”,“天一甬宁保”等惠民商业保险项目深受群众欢迎。

下一步,宁波要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养老和医疗保障待遇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本质是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李建伟建议,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方式的创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之一。要将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提升平等发展能力的关键,加快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短板,建立与人口流动挂钩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社会人力资源积累水平。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卫生资源配置和投入重点要向农村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另一方面,要建设更加高效公平的健康保障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服务支持和兜底保障力度。

郑永年特别强调,宁波要把解决生育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增长问题,如今各城市不仅在竞争人才,还在竞争人口,后者对于发展制造业尤其重要。宁波地理环境优良,要更加注重人口发展,把“宜育”作为城市发展的标签,更好地帮助年轻人生育,为全国做出表率。


促进文化普惠 实现精神富足

“仓禀实”“衣食足”的物质富裕和“知礼节”“知荣辱”的精神富足,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强烈诉求。

宁波建设文明典范城市,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成为全国唯一地市级“全民艺术普及示范推广中心”。

宁波已建成全国文明镇8个、村27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有礼指数”、全域文明创建推进度、文明好习惯养成率、社会诚信度等在浙江省全面领先。

李建伟表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要着力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此,李建伟建议,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厚植共同富裕理念。挖掘和阐释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协调机制 加强政策落实

实现共同富裕,既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也要有脚踏实地的落实执行,从蓝图落笔到政策落地要一以贯之。

我市已构建共富推进机制,健全统筹协调、会议会商、督查考核闭环机制,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制定系统架构图,建立目标、工作、政策、评价四大体系,推动21项标志性成果、68项重点工作、40项重大改革落地见效。

张军扩认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抓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将各项部署切实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中国发展出版社副社长、国研智库总裁 张诗雨

研讨会上,《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2022)》智库报告同步全国首发。中国发展出版社副社长、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表示,该报告从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实践厚度、情感温度等多个维度,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了共同富裕的宁波美好图景,既重法理又不乏实战性,是宁波向全国展示的一份接地气、可复制的共同富裕地区性综合答卷。他希望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宁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课题组及时总结、提炼好的宁波实践经验,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更多新样板。


来源 国研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执笔 陈旭钦 管如镜 胡拓 沈毅 张驰 卢璐

一审 李晓颖 二审 庞锦燕 三审 樊卓婧

宁波晚报
2022-11-14 08:37:44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