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甬上话|买卖的风格

正在帮顾客切牛肉丝的摊主小哥

 

有一种现象我始终没想明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部地区、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为何越来越大?

从资源分布上来看,中国东西南北中各类人们生活所需的资源都很丰富,人们一样的勤劳,都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同样是在一个政府的领导下,都享受同样的国策和经济政策。为何南方越来越发达,老百姓越来越有钞票,政府越来越有实力,GDP年年小有增长,而北方老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孔雀总是要往东南飞?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上,中国的北方始终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与此相配匹的,北方同样也是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与时称“东夷南蛮”的地区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曾几何时,南北两方开始拉开距离,经济中心由黄河跨过长江,转移到长江以南后就再也没有挪过窝。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也是个大学问。作为对此没有研究的老百姓,我肯定是说不清楚的。但感同身受的一些小事情,却使人不得不对这种情况的历史必然性无话可说。

一个亲历的小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有一年,从居住的江南小城去北方某城探亲休假。期间在超市看中了一款猪肘想买几只。但这个猪肘有点特别,几乎有半条猪腿之多,要买只能买整只,不肯剁开卖给你,且不能选部位。磨蹭多时,店里始终不干。一个小家小户,一次买半条猪腿干什么呢?只好放弃不买。东西没买成,枉费了半天的口舌,白生了一肚子气。事情很小,体验很差,伤害很大,谁会花钱买气受呢?“回头客”肯定是不当了。走出超市,心里不由生出一丝感慨:南方北方做买卖的风格还是有差异的。

曾几何时,买方是被称为“上帝”的那一位。“上帝”需要“这个”,不需要“那个”,你为何不满足一下“上帝”的意愿呢?做生意只图自己方便舒服,不站在买家角度思考,也难怪你发不了财。“生意经”念不好,是观念的问题,还是偷懒的问题?小案例折射出大环境,这或许是南方市场繁荣经济发达和北方稍逊一筹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当然,偶遇这一件事,可能代表不了整个市场、整座城市、整个北方市场的买卖风格。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叶而知秋”,谁又能说这样的一个营销风格不会影响到每个同类滩主、进而成为一个区域共同的买卖风格呢?


帮顾客处理鱼的女摊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也分不出好坏优劣。后来我有意识地观察了一下,江南的菜市场不能说没有这种事情,但碰到这种感觉很差的购物体验是不多的。

江南的超市和菜场,店家做买卖的风格比较细腻和人性化。

无论是鸡鸭鹅肉,还是猪牛羊肉,你要那个部位,他会给你那个部位。你要多少,他会给你斩多少。肉骨头你要剁多大,他就大砍刀一抡手起刀落剁多大。包括一些看似很柔弱的女摊主也一样,抡起大砍刀来一点也不含糊,直让人忍俊不禁。

你买多点店主高兴,买少点也不嫌弃。几十元上百元的海鲜河鲜牛羊肉大宗生意也行,一元两元钱的豆芽菜、豆腐干、馄饨皮、饺子皮也乐意。生意从不嫌小。

你要买芹菜,卖家问你要不要叶子。因为有的人喜欢带芹菜叶一起吃,有的人家只要芹菜梗不要叶。所以尽管麻烦,卖家也帮你摘掉芹菜叶。你要买莴苣、茭白、春(冬)笋,摊主会帮你削掉皮。长长的莲藕你看中了那一节,他会果断地掰下来给你。

有次在网上买了只老鳖,拆了包装之后,这家伙生龙活虎,张牙舞爪。为斩杀它犯了愁。遂拿到菜市场鱼虾档,想请店家帮忙处理一下,心中的价位是五至十元钱。谁知人家三下二下处理好,并按我的要求剁成大小适中的肉块。问处理一下多少钱,店家居然很大气地说,不要钱,老顾客帮下忙是应该的!看看,“和气生财”的样板活生生地竖起来了。


鱼虾档上帮顾客处理鱼的夫妻俩


家人想吃黑鱼片。买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黑鱼,请摊主片成鱼片。摊主很耐心地给你刮鱼鳞、清内脏、然后一刀一刀片好,大小适中,厚薄均匀,肉和骨分开,分装两袋,然后递给你。拿回家里只需漂洗干净就能制做了。你要买点牛肉,他会问你怎么吃,然后帮你切片或切丝。

买鸡翅,挑来挑去把手搞脏了。摊主会顺手抽张纸巾给你擦手。有的挂块湿毛巾,有的则在门店外放桶水让你洗。

在某个摊位买完小菜,摊主笃定问一句:来点香葱吗?这几根小香葱是送的,不要钱。开始还以为是单个摊主的个人行为,意在培育“回头客”。后来发现个个摊位都是如此。这不起眼的三五颗小香葱,一家一户一天也就够用了。虽然不值多少钱,也可能“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你在北方可能不会碰到这种事。当然,你如果需要的量大,就需付钱了。

选好了各式各样的菜,摊主们一起称重计价。报价的标准格式是:××元×,××元。意思是:实价××元×角,实付××元。零头的那个“×”角钱,永远是抹去不计的。

你在多个摊位买了许多菜,他会分门别类装在小袋子里,然后再统一装一个大袋子,你只需拎一个袋子即可。递给你的时候,拎的地方会帮你做个圈或打开,便于你单手就能拎。双手被占满时,他负责帮你挂在空闲的那根手指头上。

事情很小,感觉很赞。这种买卖的风格和购物的体验真是很爽。


全副武装的摊主小哥正在给顾客处理鱼。


疫情三年,催生了“小区团购”。孩子们居住的小区也不例外。一位年轻的退伍兵建了个“路林海鲜团购群”,拉了四百四十多户参加。“路林”,是浙东地区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

小哥天天跑路林,批来当天上岸的舟山和东海的鱼兵蟹将。不仅新鲜,且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总比市场便宜几块钱。珍宝蟹、松叶蟹、大闸蟹、梭子蟹、红膏呛蟹、青蟹种类繁多,黄鱼、带鱼、鲳鱼、墨鱼、马鲛鱼、大龙虾、竹节虾、硬皮虾样样都有。早上出发前发个通告,大家接龙预定。赶在家家户户烧晚饭前吆喝一声:东西到了,西门保安室门口自提哈。买主需要把东西放在另外的地方,他也去送。傍晚在群里收货款红包收到手软。

各家各户烧好的海鲜,经常在群里晒晒,群主也时不时发个烧海鲜秘笈。

小伙子歌唱得很好,属于男中音,经常配乐录一首发在群里,主要供小姐姐、老大妈们消遣和调侃。也时不时地发个红包引诱大家去抢。通常为十轮,一分钟一轮。有次我十轮全抢到了,引得群内不少人问用什么手机抢那么快。这个生意经念得多有创意!


“路林海鲜团购群”里的买卖模式。


所谓勤劳致富、和气生财者,亦不过如此。也难怪江南菜市场的不少小摊小贩们也有自己的私家车、买得起商品房。千百个小摊主们这些刻意的或不经意的微小举动,造就了“市场繁荣”,进而成为“经济发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大概也算“孔雀东南飞”的基本原因之一吧。

小题大做,再往深里说一些。这些遍布城乡的各类菜市场和超市,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社会性和一定的经济属性,它是第三产业中的零售商品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

一个城市的服务业越繁荣,表明这个城市经济越发达。据国家统计局通报,2013—2021年,我国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7.4%,比GDP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55.6%,稳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当然,服务业的增长主要靠现代服务业,但传统的商品零售业包括一家一户天天都要跑的菜市场也功不可没。千方百计把东西卖出去了,才能实现其商品价值,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服务态度、买卖风格如何,直接关系到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上述两个城市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广大吃瓜群众平时也不怎么关心GDP,什么一产二产三产,他购物时的方便、实惠、便宜、舒服、满意是第一位的。购物的体验好,就乐意花钱,或多或少地拉动了消费,不经意间就为城市的GDP做了贡献。

人们公认南方人精明,会做生意。所谓会做生意,就是千方百计把自己的东西兜售出去。东南西北的小商小贩们什么时候都精明了,都“会做生意”了,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现象一定会有个大的改观。


店家正给顾客装剁好的羊腿。


~END~


作者简介

曾经的职业军人,退休后回望亲历的军营生活。在行进间追寻前人留下的足迹,探究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体味他们或波澜壮阔或悲壮痛苦的精神世界。


一审 郑娅敏 二审 徐杰 三审 钱浩


宁波晚报
2023-03-02 14:35:15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