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行之|寻找先贤足迹——沈明臣《四明山游记》路线辨析(3):大兰山—棠古岭

关注黄毛山并三次去现场,不仅因其高大巍然,更因为它与沈游记中提及的大兰山有关。

大兰山(图1)是四明山重要名胜,有裘甫据大兰、王公翊立山寨等记载,有刘、樊学道升仙,孔祐隐居建鹿亭等传说。文献记载,大兰山顶平广可走马,俗呼走马冈,但现今地图上却没有大兰山、走马冈标注,只有大岚山。



而文献资料中,除了大兰山、大岚山,还有大阑山,三者名称读音相近,又都与同一传说故事关联,极易混淆,所记载的地理位置也存在抵牾。

原绍地文献称之为大兰山,如《万历余姚县志》《四明山志》《乾隆绍兴府志》《光绪余姚志》等。

原鄞地文献称之为大阑山,如《敬止录》《四明谈助》《光绪鄞县志》《鄞县通志》等,但《光绪鄞县志》地图上标为大兰山。  

大岚山则古今两地皆称。

《鄞县通志》认为,大阑山即大岚山。大岚镇的百度介绍,却认为大兰山即大岚山,说大岚原名大兰,后因山高雾大,易名大岚。

按上述说法,大兰山、大阑山、大岚山,三山系一山,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但其实并非这么简单:

《敬止录》《光绪鄞县志》认为大阑山在鄞余边界。

《万历余姚县志》在叙羊额岭时说,上岭即与大兰山相联。这等于说大兰山在近虞余边界上了。

《鄞县通志》叙述最为详尽,说大阑山北为余姚邱章四孔头,东南为丁家畈余家横,下有卧石庵,又名升仙山、伏虎山。现今邱章(邱庄)、四孔头(四空头)、余家横等古村落均在,卧石庵(图2)也在,庵前还有升仙桥。按《鄞县通志》描述范围,大阑山是在今东井山、大炮岭区域内,东北依老虎山,西南隔卧石庵与大岚山相邻。

 


《光绪余姚志》在文字表述中有大兰山、无大岚山,说大兰山在县南八十里。但在地图中,总图有大岚山,无大兰山,分图大岚山、大兰山都有。所标大岚山位于丁家畈南,近虞余边界;所标大兰山位于陈家岩东南,近鄞余边界。

《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地图与《光绪余姚志》相同,也分别标有大岚山和大兰山,见下图:

 

 

图中红圈中,东为大兰山,西为大岚山。兰圈中,是《鄞县通志》所述大阑山边界四个村庄名。

而在清人戴彦的《游四明山记》中,则将柿岭溪北之山视为大阑山。

记载五花八门,使人头晕,但参考地图标注认真梳理后,还是能够得出结论:文献所载的大兰山、大阑山、大岚山是处于不同位置的三座山,并非是有多个名称的同一座山。

那么,沈游记中所说“若屏障然”的大兰山,究竟是哪一座?根据游记内容,笔者几经实地观察、比较分析,认为《光绪余姚志》所标、位于陈家岩及赤石村之南的大兰山,即是沈游记中的大兰山,而这座大兰山,也就是现今赤石村人所说的“黄毛山”。其理由如下:

一是由赤石去柿岭,无需经过大岚山。大岚山在赤石西南方向,直线距离就达6.5公里,若去大岚,又要绕道。《鄞县通志》中所说的大阑山与大岚山相邻,同理也不会经过。 

二是大岚山比较低矮,在赤石附近望不到此山,也望不到大阑山。而且视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即使在某个角度能望到,也难以产生“若屏障然”的感觉。

三是从赤石到柿岭的路线上,唯有“黄毛山”高耸,过此山再向南行,即进入四明山冈台地(图3、图4),到柿岭之前,再无孤峰突起、“若屏障然”之山。


 

四是大岚那边至今仍有卧石庵和升仙桥,而沈明臣在描述大兰山时,仅以“见所谓大兰山者若屏障然”一笔带过,并未提及“鹿亭”“樊榭”等传说,说明他并未经过卧石庵那边的大岚山及大阑山。

五是卫星图上的“黄毛山”,不但与古地图上大兰山位置完全相吻,而且与相邻标志地如陈家岩、叶家杨、大路等也相互对应。这一证据十分有力!比对图见下: 



解决了大兰山的困惑,接下去的错愕岭,又是一道难题。

错愕岭又名错愕岩,在沈明臣笔下,此岭“巉岩崒嵂,径路如线,穿云雾以上…”。下岭更是险象环生,沈写道“下益峻险,手援竹树,足藉朽株,蚁附而下”。错愕岭怪石很多,沈用屏列筍挺、兽奔鸟翔、龙偃虬盘、柱突梁横、袖舞手伸等,比喻错愕岭古道两旁林立峭拔且姿态各异的山石。下到谷底后,见“…高涧飞泉如蛇行而下”,沈又用若雷、若风、若磬、若钟、若竽、若籁、若笙、若镛、若击、若崩、若扣、若撞等,比喻溪流发出的不同声音。错愕岭之见闻,使沈明臣“目不及瞬、耳不及审”。

沈不但在游记中不吝笔墨,还作了《度错愕岭》诗:“错愕复错愕,度之若升天,居然蜀道险,落在吾眼前,三上五回顾,十行九步颠,扪云手不定,跻险脚到肩,峰欲压面堕,石疑撑背穿,景奇心颇快,路迫愁仍煎。前得平(一作“异”)者笑,后遭危者怜。汗落不可掬,息阴坐茫然。”同行汪礼约、以及后来清代姚燮也都作过错愕岭诗。

如此有名的错愕岭,古今地图上却找不到任何标注。查文献,文献语焉不详;问乡人,笔者从算坑问起,一直问遍陈家岩、赤石、大路下、叶家杨、柿岭等村,所请教之人,均不知有错愕岭之说。

错愕岭这一地名,起码在晚清时已一头雾水了。《闻志》认为错愕岭为从大皎进四明之路,但徐兆昺却认为《闻志》有误。他推理说,“由蒜坑而至柿岭,或出杀羊岭,或出峙岩茅屋,今沈嘉则不由此二路而行,则错愕岭确在柿岭之北,杀羊岭之西”。《光绪鄞县志》《鄞县通志》也持此说。可见在当时,错愕岭的位置,已经是需要依赖沈的游记来推断了。

好在古地图上有杀羊岭标注,将古地图与卫星地图比对,可发现古地图所标杀羊岭,与卫星地图上小岩岭处于同一位置,柿岭当地也有人说现今小岩岭就是过去的杀羊岭。比对图见下:


 

为验证徐兆昺推断错愕岭在杀羊岭之西之说的正误,笔者多次前往丹山踏勘,发现徐的推断与实际环境不符,若从杀羊岭即今小岩岭古道向西,过四明观,西行约360米,都是悬崖峭壁,崖壁之下是大皎溪支流,坑深流急,并无其它山岭古道。若向西北方向前行,虽有一步道,但系景区开发时所建,不少路段还是架空栈道。由此可见,古人根本无法由杀羊岭之西前往柿岭。

沈的笔下,由大兰山(即黄毛山)至柿岭,中间仅提及错愕岭,而大兰山与柿岭之间,现今有叶家杨、城山司,邻近还有新岚、大路、分水岭、字岩下等村,当年沈一行究竟途经何处?

无论从卫星图上判断,还是实地踏勘,叶家杨(古地图标为叶家巷)是必由之路,由此去柿岭最为便捷。叶家杨村位于山冈台地边缘(图5),登上村旁古道,即进入更高一级山冈台地,台地上多为低矮丘陵,视野宽广,给人以一马平川之感。 



由叶家杨去柿岭大致有三条线路:东线由字岩下沿明坑溪而下,可达柿岭,但明坑为“V”型深谷,山势陡峭,现在上半段为简易公路,下半段为羊肠小道,行走极为不便。而且,根据沈文后面提及的未至字岩推断,东线可以排除。

西线经夹山、甘竹南下,或经大路、烧香湾拱桥后缘溪而下,似乎也可抵达柿岭。但这一带现今已建了两座水库,阻断山道,不能全程踏勘(图6)。从西线沟壑众多,谷底两侧为峭壁,行路极为困难,以及方向偏离等诸多因素考虑,即使古代有路,从西线绕行的可能性也极小。




中线经城山司、小岩岭,方向正,路程短,在小岩岭崖边,就能望见柿岭(图7)。

 

 

从合理性上推测,由中线过小岩岭至柿岭是不二选择。

再从景观上看,小岩岭古道,若自北而南,是由山顶台地下降到谷底,用乱石筑就的古道南段,十分陡峭。由于林木茂密,乍看景色平常,但仔细观察,古道两侧密林中,危岩耸立,形态各异(图8)。

 


近谷底处,奇形怪状的岩石更多(图9)。而山下溪坑,满坑是崩落的乱石(图10),溪水穿行于乱石之中,撞击出不同声音。笔者在小岩岭所见所闻与沈文所述极其相似。




因此,无论从行进路线合理性上分析,还是根据沈笔下错愕岭景观与小岩岭景观相似度上判断,沈明臣一行走的是中线。

现在,我们大致可以作出如下推测:现今的小岩岭,就是古地图上的杀羊岭,而古地图上杀羊岭,应该就是沈明臣所说的错愕岭。

而造成名称不同的原因,或许当年因“土人语讹不可辨”,沈没听明白,根据语音自拟了个文绉绉的“错愕岭”;或许是在四百余年历史长河中,地名发生演变,错愕岭变为杀羊岭,而后又变为小岩岭。

沈明臣笔下的“巨溪”,是柿岭(亦称峙岭,今称柿林)之北大皎溪分支,溪上现有赤水桥,气势雄伟,桥始建于清,重修于民国(图11)。

 

 

驻足俯视,脚下溪水在乱石中左冲右突,激流震荡;仰首眺望,头上悬崖壁立,几近垂直,山岚缭绕,如烟似纱。崖壁上有“丹山赤水”四大字,仿宋徽宗瘦金体,虽系新刻,亦为此处景观增色不少。在赤水桥畔土地庙东北的山岩上也有一“丹山赤水”摩崖,隶书,系余姚县长苗启平1930年题刻。赤水桥的西侧,有两块巨石,巨石上各凿有两圆孔,猜测此为现赤水桥建造前的简易桥梁遗迹,沈明臣一行当年很可能由此渡溪。

民间传说,丹山赤水名称源自杀羊岭,说古时有仙人在此杀羊,血溅山崖,将崖壁染成红色,丹崖映红溪水,形成丹山赤水景观。传说毕竟是传说,姑妄听之。而今山中植被茂盛,放眼望去,狭谷中多见青山碧水,尤其是赤水桥东侧的华盖潭和黑龙潭,如翡翠一般(图12)。




丹山赤水很可能因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而得名。笔者在小岩岭一带没看到颜色鲜明的红色,后来在大俞溪畔、踟蹰岭旁,看到颜色较亮的红色山水(图13)。这可能与暴雨清洗山体,急流冲刷溪底,显露出红色砂砾岩有关。

  


沈明臣一行越溪后,在柿林少憩,待舆人酒足饭饱,又南下向杖锡行进,途经棠古岭。棠古岭古道不长,呈马鞍状,古道两边多柿树,秋季景色格外怡人,翻岭后即可望见溪水环绕的李家坑(图14)。




大兰山至棠古岭行程路线图见下:


 

作者简介

仇柏年,网名行之,1954年10月出生于宁波,曾在农村、部队、企业和机关工作,大专文化,省业余文保员。喜寻古探幽,行读宁波。因考辨宁波旧影对本地历史发生兴趣,尤其关注江北岸外滩演变,对浙海关、英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邮政局、通商银行、英商洋行、朱宅等近代建筑的建造时间、变迁、用途等问题有一些新的发现,著有《外滩烟云》一书,并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波史志、宁波档案、海曙大观、鄞州史志、镇海史志、江北文史、东钱湖文丛等报刊发表过文章。


一审 郑娅敏 二审 徐杰 三审 赵鹏


宁波晚报
2023-03-04 17:20:52
来源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