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薛云|张爱玲与戏曲及其他

张爱玲的作品里,无处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戏曲的内容。

熟悉张爱玲的作品,同时知晓传统戏曲的话,不难发现她有许多作品都借用戏曲剧名来命名。她的小说辑为“传奇”,这两字不仅与中国古典文学“传奇”的含义对照,也精确了传统戏曲的精髓。

“传奇”始于唐代裴铏的文言小说集《传奇》,之后成为唐宋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专写奇事奇遇。宋元时期,“传奇”是南戏、杂剧及诸宫调的称呼,是这些“传奇”小说的说唱与演艺。明代以后,“传奇”专指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作品,最突出的就是昆曲了。


梅兰芳《霸王别姬》剧照

1937年5月,张爱玲在中学校刊《国光》上发表了习作《霸王别姬》,借用的是著名京剧梅派剧目,虞姬自刎前的“剑舞”不仅是梅派演员的“基本功”,也是票友票梅戏的必学段子。张爱玲一出手视角急转,来探讨女性的处境与命运,对只能依附男性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女性而言,当这个男人面临四面楚歌、绝处无路,她唯一的主动性竟是“自杀”。她后来还想再写一篇小说,可惜没写成。倒是香港女作家李碧华有同名著作,陈凯歌导演了电影,成其成名作与代表作。

中篇小说《金锁记》发表于1944年。京剧《金锁记》是大师程砚秋的代表作之一,原是明末剧作家叶宪祖、袁于令的剧目,改编自关汉卿的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一出悲剧、惨剧,窦娥命丧,六月飞雪,《金锁记》则改为了大团圆的结局,在龙王的搭救和清官的裁断下,窦娥与丈夫团圆,“金锁”便是窦娥夫妻之间的信物。《金锁记》原为昆曲搬演,程砚秋版也叫《六月雪》,其中的“探监”和“法场”两折是程砚秋所擅长的,被誉为他的“旧剧诸戏中占第一位”。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的《程砚秋文集》中,有收录他对此剧的创作、演出感想记录。

程砚秋《金锁记》剧照

张爱玲自然不会复制一个“窦娥”,她将“金锁”化为金钱的枷锁,“曹七巧”深陷其中,一路畸形地受伤、自伤也伤人,嘲弄着旧式的家庭与婚姻。2004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金锁记》改编为话剧,编剧是著名女作家王安忆。2009年,香港焦媛实验剧团推出的粤语话剧《金锁记》,由著名导演许鞍华执导。

《鸿鸾禧》是张爱玲少有的专门描写结婚场面的短篇小说,看似一出喜剧,实质上却是一出无可辩驳的悲剧。这一标题也来自京剧,故事取材于冯梦龙的《古今小说》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乃是京剧大师荀慧生的代表剧目,演员要从金玉奴小姑娘的时候开始,一直演到妇女时期,每一个阶段的姿态与神情都要拿捏准确,十分考验演技。旧本《鸿鸾禧》也叫《红鸾禧》,有“红鸾星照命”的迷信情节,新中国成立后被要求戏改,荀慧生删掉了迷信内容,一改大团圆的结局,于1959年重新亮相,更名为《金玉奴》。豫剧皇后陈素真也有移植,为其代表剧之一,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都有演出,也叫《棒打无情郎》。

2020年上海戏剧学院京剧艺术班毕业汇演京剧《盗御马》。

张爱玲以京剧剧目命名的小说还有《连环套》,也叫《盗御马》,讲“蓝脸窦尔墩”武林争斗的故事,连环套是窦尔墩遭人陷害后的落草之地,也是他落入环环相扣“连环套”陷阱的寓意。舞台上,窦尔敦由净行应工,勾蓝脸,直表窦尔墩刚直、桀骜不驯且有计谋的一面,唱、做、念繁重,是一出非常见功力的“角儿戏”。张爱玲借此戏名再次探讨传统女性的悲惨命运,女主人公“霓喜”从一个男人走向另一个男人,沦陷于一段段姘居关系,最终落入“连环套”。当她发现自己最终什么都靠不住时,又让十三岁的女儿重走她的老路,进入新一轮的连环套,十分讽刺。也许,有些人生之所以悲惨,下套的是自己。

1957年,张爱玲完成英文版小说《易经》,但她嫌《易经》太长,恐难出版,便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取名《雷峰塔》,后半部分仍叫《易经》。可惜在她有生之年,这两本小说都未能出版。直到 2010 年,香港大学出版社与皇冠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中英文版。《雷峰塔》是张爱玲的半自传体小说,也许是少年时被父亲关在地下室差一点死掉的经历,让她联想到永镇雷峰塔底的白娘子。她以青春的视角一边为白娘子叫屈,一面也为自己的情感叫屈,有亲情的,也有爱情的。

清代剧作家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是讲白娘子故事中比较完整、优秀的本子,也是其最为著名的作品。现在各个剧种同行的版本是田汉重新整理过的,名为《白蛇传》,各具看点。昆曲、京剧、越剧大多放大白娘子性格中“人性”的一面,粤剧更是直接点出“人若无情不如妖,妖若有情亦是人”的高度。作为高腔声腔剧种的川剧就直辣多了,在人性和妖性之间随时切换,特别是“青蛇”的双性设定,将这一团的事与情促成一个纠结的矛盾体,很有些哲学上的辨证意味。表演上还有许多特技表演,秦腔也是,看来野性而酣畅,群众基础深厚。所以,老百姓的情感与性格,总是需要酣畅地表达的。

成都市川剧院《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与小青剧照。

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取自越剧大戏《双珠凤》里“送花楼会”一折,是小生的做工戏,常被拿出来作为单折演出。越剧宗师陆锦花擅演此剧,唱腔既有传统越剧尺工调的继承,也有很多新的创新,脍炙人口。上海越剧院方亚芬、徐标新常联合演出全本《双珠凤》,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特质,深受戏迷喜爱。可张爱玲偏偏对传统才子佳人的情感提出质疑,用一段婚外情的故事,来讲述爱情的虚无,以及虚无之下的悲剧。

越剧《双珠凤》剧照

在《殷宝滟送花楼会》发表之前,傅雷曾匿名批评张爱玲的写作。小说发表后,“明眼人”发现,张爱玲在隐射傅雷,不仅暴露傅雷“婚外情”的私生活,还写得十分刻薄,二人于是有了一段时间的互怼。但最终,张爱玲“败阵”了,觉得小说写得“太坏”,毁了现实生活中所涉及的两个人的幸福,便向傅雷写了一篇道歉信《是我错》。


越剧名家张小君《是我错》剧照

《是我错》是当时徐玉兰、筱丹桂主演的越剧古装剧。讲大比之年,文骏赴京赶考,玉珍不堪婆母虐待,在投河自尽之际恰与失散多年的生父重逢,于是一同进京。文骏得中后,中秋之夜赏月时忽闻隔墙一小姐的吟诗声,托媒相会,不料竟是玉珍,终后悔当初,屈膝认错,破镜重圆。只是越剧现在少演此剧,据说沪剧也曾有过舞台版。

鄞州越剧团《孟丽君》剧照

她取自越剧剧名的还有散文《华丽缘》,京剧、锡剧、黄梅戏、粤剧等都有此剧,越剧观众所熟悉的名字叫《孟丽君》,其他剧种也有叫《再生缘》或《龙凤再生缘》的。《华丽缘》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弹词本,作者是杭州才女陈端生,嫁到了苏州,写得一首好词,可惜没有传世。她只写了《华丽缘》的前十七卷,后面三卷来来往往有许多人续写。现在通用的版本是比她稍晚但属同一时代的梁德绳续写,也是一位才女,会写诗词,还特别擅长篆刻,有专门的一卷弹词作品传世。张爱玲的《华丽缘》是写她在浙江乡下看戏的经历,正是她去找胡兰成的光景。她是对爱情失望的,甚至对男人,对生活都有点痛彻。后来在《小团圆》里,她将这段经历放大,用第九章一整章的篇幅来写“九莉”在浙江乡下看戏。

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青春版《孟丽君》剧照

看戏常常也出现在张爱玲的作品,她几乎什么戏都看,京戏、平戏、昆曲、申曲、绍兴戏、蹦蹦戏。京戏就是京剧,申曲后来改名沪剧,成为上海的代表剧种,绍兴戏便是越剧。平戏和蹦蹦戏,是北方剧种,即现在五大剧种之一的评剧,也有过平腔戏的称谓,源自河北唐山的莲花落,也称唐山落子,分为东路评剧和西路评剧。东路评剧就是张爱玲说的“蹦蹦戏”一路,因为受到东北民间歌舞“蹦蹦”,就是二人转的影响,民间叫蹦蹦戏。西路评剧主要吸收梆子腔的特点,常和河北梆子一起“两下锅”演出,演唱用真声,高弦低唱,故叫“平戏”。只是辛亥革命后,西路评剧濒于绝迹,目前,流传最广的是东路评剧。

评剧抒情也高亢,大概最符合张爱玲所认为的传统女性憋闷地需要个出口的境地,所以,她笔下的女主角总说像蹦蹦戏里的旦角,泼辣,豁得出。

张也看话剧。《创世纪》中,她就写女主角“紫薇”是个戏迷,坐在包厢里看“春柳社”的文明戏。春柳社可是唱响中国话剧第一声的团体,创始人是李叔同,欧阳予倩后来也加入了。

不过,张爱玲爱看戏,看戏多,也评戏,却从不以行家自居,自称是“有浓厚兴趣的外行”。所以从不在乎表演套路上的板正,大多数偏向于剧情,随意联想。时间久了,她发现中国戏曲的内容,几乎反映了传统女性的社会根本。于是,从戏曲意象中抽离出角色百态的生存形态成了她处理文学结构的一种特色。看似不懂戏的她,恰恰是最懂戏的,且深谙中国戏曲的社会性,认为戏曲是市井的产物,与自己最熟悉的市井生活共融,连带着她的情感,深深地烙进自己的文字里去了。


作者简介

薛云,青年评论员,戏剧制作人,“云在书院”创始人,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戏剧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海曙区作家协会影视创委会主任、海曙区戏曲家协会副秘书长。


一审 郑娅敏 二审 徐杰 三审 钱浩


宁波晚报
2023-03-02 14:11:38
来源 宁波晚报